一、机械零件加工厂说说机械零件的历史沿革:
自从出现机械,就有了相应的机械零件。但作为一门学科,机械零件是从机械构造学和力学分离出来的。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新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机械零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有限元法、断裂力学、弹性流体动压润滑、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实体建模(Pro、Ug、Solidworks等)、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学等理论,已逐渐用于机械零件的研究和设计。更好地实现多种学科的综合,实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探求新的原理和结构,更多地采用动态设计和精确设计,更有效地利用电子计算机,进一步发展设计理论和方法,是这一学科发展的重要趋向。
23日发布的通知中指出,以企业进口申报时间为准,自2007年1月1日起,对国内企业为开发、制造大型露天矿用机械正铲式挖掘机和大型煤炭采掘设备而进口的部分关键零部件、原材料所缴纳的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所退税款作为国家投资处理,转为国家资本金,主要用于企业新产品的研制。通知确定了具体的挖掘机和煤炭采掘设备型号和类型,如电牵引采煤机、刮板输送机、刮板转载机、液压支架、提升设备、大型破碎站等等。
二、机械零件加工厂说说机械零件的类型:
第1类主要用于精密机械,对配合的稳定性要求很高,要求零件在使用过程中或经多次装配后,其零件的磨损极限不超过零件尺寸公差值的10%,这主要应用在精密仪器、仪表、精密量具的表面、极重要零件的摩擦面,如汽缸的内表面、精密机床的主轴颈、坐标镗床的主轴颈等。
第2类主要用于普通的精密机械,对配合的稳定性要求较高,要求零件的磨损极限不超过零件尺寸公差值的25%,要求有很好密合的接触面,其主要应用在如机床、工具、与滚动轴承配合的表面、锥销孔,还有相对运动速度较高的接触面如滑动轴承的配合表面、齿轮的轮齿工作面等。
机械加工冷门知识,不得不知
对切削温度的影响:切削速度,进给率,背吃刀量;
对切削力的影响:背吃刀量,进给率,切削速度;
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切削速度,进给率,背吃刀量。
2
当背吃刀量增大一倍时,切削力增大一倍;
当进给率增大一倍时,切削力大概增大70%;
当切削速度增大一倍时,切削力逐渐减小;
也就是说,如果用G99,切削速度变大,切削力不会有太大变化。
3
可以根据铁屑排出的情况判断出切削力,切削温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4
当所量的实际数值X与图纸直径Y之大于0.8时车的凹圆弧时,副偏角52度的车刀(也就是我们常用的刀片为35度的主偏角93度的车刀)所车出的R在起点位置的地方可能会擦刀。
5
铁屑颜色所代表的温度:
白色小于200度
黄色220-240度
暗蓝290度
蓝320-350度
紫黑大于500度
红色大于800度
随着现代机械加工的快速发展,机械加工技术快速发展,慢慢的涌现出了许多先进的机械加工技术方法,比如微型机械加工技术、快速成形技术、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等。
微型机械加工技术
随着微/纳米科学与技术(Micro/Nano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发展,以本身形状尺寸微小或操作尺度极小为特征的微机械已成为人们认识和改造微观世界的一种高新科技。微机械由于具有能够在狭小空间内进行作业,而又不扰乱工作环境和对象的特点,在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生物医疗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潜力,并成为纳米技术研究的重要手段,因而受到高度重视并被列为21世纪关键技术之首。
快速成形机械加工技术
快速成形技术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可根据CAD模型快速制造出样件或者零件。它是一种材料累加加工制造方法,即通过材料的有序累加而完成三维成形的。快速成形技术集成了CNC技术、材料技术、激光技术以及CAD技术等现代的科技成果,是现代先进机械加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密超精密机械加工技术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时现代机械加工制造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科技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制造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获得极高的尺寸、形位精度,而且要求获得极高的表面质量。正是在这样的市场需求下,超精密加工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各种工艺、新方法不断涌现。
机械加工中哪些因素会造成工件变形
变形量的大小与形状复杂程度、长宽比和壁厚大小成正比,与材质的刚性和稳定性成正比。所以在设计零件时尽可能的减小这些因素对工件变形的影响。
尤其在大型零件的结构上更应该做到结构合理。在加工前也要对毛坯硬度、疏松等缺陷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毛坯质量,减少其带来的工件变形。
工件装夹时,首先要选择正确的夹紧点,然后根据夹紧点的位置选择适当的夹紧力。因此尽可能使夹紧点和支撑点一致,使夹紧力作用在支撑上,夹紧点应尽可能靠近加工面,且选择受力不易引起夹紧变形的位置。
当工件上有几个方向的夹紧力作用时,要考虑夹紧力的先后顺序,对于使工件与支撑接触夹紧力应先作用,且不易太大,对于平衡切削力的主要夹紧力,应作用在最后。
其次要增大工件与夹具的接触面积或采用轴向夹紧力。增加零件的刚性,是解决发生夹紧变形的有效办法,但由于薄壁类零件的形状和结构的特点,导致其具有较低的刚性。这样在装夹施力的作用下,就会产生变形。
增大工件与夹具的接触面积,可有效降低工件件装夹时的变形。如在铣削加工薄壁件时,大量使用弹性压板,目的就是增加接触零件的受力面积;在车削薄壁套的内径及外圆时,无论是采用简单的开口过渡环,还是使用弹性芯轴、整弧卡爪等,均采用的是增大工件装夹时的接触面积。这种方法有利于承载夹紧力,从而避免零件的变形。采用轴向夹紧力,在生产中也被广泛使用,设计制作专用夹具可使夹紧力作用在端面上,可以解决由于工件壁薄,刚性较差,导致的工件弯曲变形。
机械零件加工工艺 研磨的特点及分类
一、研磨的特点
1、研磨尺寸精度高
研磨采用一种极细的微粉,在低速、低压下磨去一层极薄的金属。研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很小,工件的变形也很小,表面变质层很轻微,因此可以获得精度很高的表面。
2、表面形状精度高
研磨的切削量很小,运动复杂,而且不受运动精度的影响,因此可获得较高的形状精度。另一方面,由于研磨的切削量很小,原先的位置误差不能得到全部纠正,因此研磨不能纠正零件的位置精度。
3、表面粗糙度小
零件和研具之间有一定相对运动,每一次运动轨迹不会与前一次运动轨迹重复,因此可以均匀地切除零件表面上的凸峰,降低表面粗糙度。
4、提高零件表面的耐磨性
研磨的表面粗糙度小,表面摩擦系数减小,有效接触面积增大,耐磨性得到提高。
5、提高零件表面疲劳强度
研磨表层存在压应力,有利于提高零件表面的疲劳强度。
6、工艺性好
研磨设备简单,制造方便;研磨不但适宜单件手工生产,也适合成批机械化生产;研磨可加
工钢材、铸铁、各种有色金属和非金金属。例如可研磨玻璃、陶瓷、钻石等硬脆材料。
7、应用范围广
研磨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生产中各种精密零件的加工,各种块规量具、光学玻璃、精密刀具、半导体元器件、精密配合表面等需要经过研磨加工。
机械加工的加工方法有很多,机械加工的工件种类也是各式各样的,不同种类的工件有不同的机械加工方法,不同种类的工件也有不同的机械加工技术要求,下面小编与大家一起分享各类工件的机械加工常规技术要求都有哪些?
铸件机械加工的常规技术要求:
1.铸件表面上不允许有冷隔、裂纹、缩孔和穿透性缺陷及严重的残缺类缺陷(如欠铸、机械损伤等)。
2.铸件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非加工表明上的浇冒口应清理与铸件表面齐平。
3.铸件非加工表面上的铸字和标志应清晰可辨,位置和字体应符合图样要求。
4.铸件非加工表面的粗糙度,砂型铸造R,不大于50μm。
5.铸件应清除浇冒口、飞刺等。非加工表面上的浇冒口残留量要铲平、磨光,达到表面质量要求。
6.铸件上的型砂、芯砂和芯骨应清除干净。
7.铸件有倾斜的部位、其尺寸公差带应沿倾斜面对称配置。
8.铸件上的型砂、芯砂、芯骨、多肉、粘沙等应铲磨平整,清理干净。
9.对错型、凸台铸偏等应予以修正,达到圆滑过渡,一保证外观质量。
10.铸件非加工表面的皱褶,深度小于2mm,间距应大于100mm。
11.机器产品铸件的非加工表面均需喷丸处理或滚筒处理,达到清洁度Sa2 1/2级的要求。
12.铸件必须进行水韧处理。
13.铸件表面应平整,浇口、毛刺、粘砂等应清除干净。
14.铸件不允许存在有损于使用的冷隔、裂纹、孔洞等铸造缺陷。
焊件机械加工的常规技术要求
1.焊接前必须将缺陷彻底清除,坡口面应修的平整圆滑,不得有尖角存在。
2.焊接件缺陷区域可采用铲挖、磨削,炭弧气刨、气割或机械加工等方法清除。
3.焊接区及坡口周围20mm以内的粘砂、油、水、锈等脏物必须彻底清理。
4.在焊接的全过程中,预热区的温度不得低于350°C。
5.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在水平位置施焊。
6.补焊时,焊条不应做过大的横向摆动。
7.表面堆焊接时,焊道间的重叠量不得小于焊道宽度的1/3。焊肉饱满,焊接面无烧伤,裂纹和明显的结瘤。
8.焊缝外观美观,无咬肉、加渣、气孔、裂纹、飞溅等缺陷;焊波均匀。
浅述机械零件加工的选材依据及失效原因
一、机械零件的选材依据:
选材的最主要依据指的是零件在使用时所应具备的材料性能,包括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对大多数零件而言,机械性能是主要的必能指标,表征机械性能的参数主要有强度极限σb、弹性极限σe、屈服强度σs或σ0.2、伸长率δ、断面收缩率ψ、冲击韧性ak及硬度HRC或HBS等。这些参数中强度是机械性能的主要性能指标,只有在强度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才能保证零件正常工作,且经久耐用。在材料力学的学习中,已经发现,在设计计算零件的危险截面尺寸或校核安全程度时所用的许用应力,都要根据材料强度数据推出。
二、机械零件加工厂——机械零件的失效原因:
失效原因有多种,在实际生产中,零件失效很少是由于单一因素引起的,往往是几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纳起来可分为设计、材料、加工和安装使用四个方面。可能的原因有如下:
1、设计原因 一是由于设计的结构和形状不合理导致零件失效,如零件的高应力区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源(各种尖角、缺口、过小的过渡圆角等;二是对零件的工作条件估计失误,如对工作中可能的过载估计不足,使设计的零件的承载能力不够。
2、材料方面的原因 选材不当是材料方面导致失效的主要原因。最常见的是设计人员仅根据材料的常规性能指标来作出决定,而这些指标根本不能反映出材料所受某种类型失效的搞力;材料本身的缺陷(如缩孔、疏松、气孔、夹杂、微裂纹等)也导致零件失效。
3、加工方面原因 由于加工工艺控制不好会造成各种缺陷而引起失效。如热处理工艺控制不当导致过热、脱碳、回火不足等;锻造工艺不良带状组织、过热或过烧现象等;冷加工工艺不良造成光洁度太低,刀痕过深、磨削裂纹等都可导致零件的失效。
有些零件加工不当造成的缺陷与零件设计有很大的关系,如热处理时的某些缺陷。零件外形和结构设计不合理会促使热处理缺陷的产生(如变形、开裂)。为避免或减少零件淬火时发生或开裂,设计零件时应注意:截面厚薄不均匀,否则容易在薄避处易开裂;结构对称,尽量采用封闭结构以免发生大的变形;变截面处均匀过渡,防止应力集中。
机械加工性能不仅和企业的利益相关,还和安全性相关,在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因此,在零件加工过程中避免零件的变形显得尤为重要。操作人员需要考虑各种因素都,并在加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变形的发生,以便使成品的零件能够正常使用。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有必要分析零件加工中出现变形现象的原因,对零件变形问题找出可靠措施,以期为现代化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分析机械零件加工中变形的原因
内力作用导致零件加工精度改变
车床加工时,通常是利用向心力的作用,用车床的三爪或者四爪卡盘,把零件卡紧,然后对机械零件进行加工。同时,为了确保零件在受力时不松动、减小内径向力的作用,必须要使夹紧力大于机械的切削力。夹紧力随着切削力的增大而增大,随之减小而减小。这样的操作才能使机械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受力稳定。但是,在三爪或者四爪卡盘松开后,加工出来的机械零件就会与原来的相差甚远,有的呈现多边形,有的呈现椭圆形,出现较大偏差。
其实机械加工并不只是单纯的一种类型,昊鑫机械的小编就为您整理下生产类型通常的分类吧。
1.单件生产 单个地生产某个零件,很少重复地生产。
2.成批生产 成批地制造相同的零件的生产。
3.大量生产 当产品的制造数量很大,大多数工作地点经常是重复进行一种零件的某一工序的生产。
拟定零件的工艺过程时,由于零件的生产类型不同,所采用的加方法、机床设备、工夹量具、毛坯及对工人的技术要求等,都有很大的不同。
那么机械加工工艺在设置的时候,先后顺序应该遵循那些原则呢?
1)先基面后其他原则
工艺路线开始安排的加工表面,应该是选作后续工序作为精基准的表面,然后再以该基准面定位,加工其他表面。如轴类零件第一道工序一般为铣端面钻中心孔,然后以中心孔定位加工其他表面。再如箱体零件常常先加工基准平面和其上的两个小孔,再以一面两孔为精基准,加工其他平面。
2)先租后精原则
如前所述,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先安捧租加工,中间安排半精加工,最后安排精加工和光整加工。这一点对于刚性较差的零件,尤其不能忽视。
3)先面后孔原则
当机械加工上有较大的平面可以用来作为定位基准时,总是先加工平面,再以平面定位加工孔,保证孔和平面之间的位置精度。这样定位比较稳定,装夹也方便。同时若在毛坯表面上钻孔,钻头容易引偏,所以从保证孔的加工精度出发,也应当先加工平面再加工该平面上的孔。
当然,如果零件上并没有较大的平面,它的装配基准和主要设计基准是其他的表面,此时就可以运用上述第一个原则,先加工其他的表而。如变速箱拨叉零件就是先加工长孔,再加工端面和其他小平面的。
4)先主后次原则
零件上的加工表面一般可以分为主要表面和次要表面两大类。主要表面通常是指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基准面和工作表面;而次要表面则是指那j要求较低,对零件整个工艺过程影响较小的辅助表面,如键槽、螺孔、紧固小孔等。这些次要表面与丰要表面间也有一定的位置精度要求,一般是先加工主要表面,再以主要表面定位加工次表面。对于整个工艺过程而言,次要表面的加工一般安排在主要表面最终精加工之前。